“B 站早就變味了。” 資深二次元用戶洪子說,現(xiàn)今的 B 站與她熟悉的小破站早已不同。初入社會的她,當下面臨著職業(yè)的選擇,自己也不再是十年前躲學校被窩里追番的 ” 二次元 er” 了。
就像豆瓣遍地是文青那般,青澀期的 B 站也充斥著二次元,同好者們一起追番、鬼畜,圈地自萌。但隨著 ” 嗶哩嗶哩 ( ゜-゜ ) つロ干杯 ~” 褪變?yōu)?” 你感興趣的視頻都在 B 站 “,B 站在破圈路上越走越遠。
僅有動畫、游戲、音樂、娛樂四個分區(qū)的 B 站,也逐漸被釘上了科技、生活、汽車、知識等標識。近日,B 站拿下英格蘭足總杯數(shù)字媒體獨家版權,進軍體育賽事。隨即而來的大眾化、主流化,也正涂蓋著 B 站的 ” 底色 “。
再度破圈,B 站需要中年人
視頻賽道,常年虧損似乎已成常態(tài)。
財報顯示,B 站 Q3 營收 52.066 億元,同比增長 61%,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虧損達到 26.77 億元,同比擴大 147%,創(chuàng)下了上市之后的最大虧損紀錄。拋卻為成長所買單的投資性虧損,隨著 B 站體量的增大,以往的營收頂梁柱游戲業(yè)務也漸漸支棱不住了。
監(jiān)管重壓、巨頭圍剿之下,B 站 Q3 游戲業(yè)務收入 13.92 億,同比僅增長 9%,顯然無法與整體增幅相匹配。營收占比 36.7% 的會員業(yè)務成為了驅動 B 站的新引擎,而要發(fā)力會員業(yè)務,用戶基數(shù)及付費意愿將是關鍵。
因此,與其說是渴望破圈,不如說是渴求生存。而忍痛打破二次元調性,正是小眾群落出身的 B 站增長的宿命,為此,B 站收獲到了不斷擴展的用戶圈層,以及商業(yè)化路途的遠行。
以去年上線的知識區(qū)為例,2020 年,泛知識類內容占 B 站全平臺視頻總播放量的 45%,觀看知識類內容的用戶高達 1.13 億。根據(jù)火燒云 B 站播放量大盤數(shù)據(jù),生活區(qū)、知識區(qū)等品類正逐漸取代音樂區(qū)、動畫區(qū)等元老,成為支撐流量的中流砥柱。
打出破圈牌,自然也換得了用戶增長:Q3 季度 B 站 MAU 達 2.67 億,同比增長 35%。只是,MAU 中有 86% 為 35 歲以下用戶,以 Z 世代為主的年輕人仍占據(jù)著 B 站的用戶池。
B 站董事長陳睿曾表示:”B 站到今年已經(jīng) 12 年了,但仍然是一個年輕人聚集的平臺。” 這既是好事,亦是壞事,好壞之辯所焦灼的點,便是年齡集中的用戶基本盤。
以 B 站 Q3 用戶日均使用時長 88 分鐘來看,這批年輕用戶粘性極高,互動意愿強,共同筑建著 B 站最深的護城河——獨特、良好的社區(qū)氛圍。
而短期來看,現(xiàn)行營運模式保持著每季 3000 萬人的用戶增長,新用戶與原住民間也不存在代際差異,社區(qū)氛圍得以維護,二者并行不悖。
但固定的用戶結構也意味著 B 站破圈多年所達成的,僅是橫向的圈層拓展,在代際縱深上略顯不足。而倚仗年輕群體的用戶增長模式,也終會觸發(fā)邊際效應,用戶增長放緩、拉新成本上升將是必然。
以 Q3 為例,MAU 同比增長 35% 的背后,是銷售及營銷開支同比增加 37%,瓶頸似乎已初見雛形。生于年輕人,卻也困于年輕人。
至此,再來看 B 站所定下三年 4 億的用戶增長目標,看似唾手可得,實則道阻且長,畢竟起家于亞文化的 ” 小破站 “,同主流市場間仍有著隔閡。
此時的 B 站,就像是列車站臺背著行囊 20 出頭的小鎮(zhèn)青年,小有所成卻又看不到未來,只得登上列車,經(jīng)歷成長的考驗。對 B 站而言,走出去則是更為廣泛的破圈,只是這次敘述里,中年人成為了故事的主角。
主流路難走,切入場景藍海
充斥著解構、戲謔的 B 站,與主流話語似乎一直隔著道坎。
去年,B 站發(fā)布《浪潮三部曲》,以積極的調性講述了老中青三代故事,言語中時刻透露著被更為廣闊世界所接納的渴望。然而《后浪》出世,感動了中年人,卻冷落了年輕人。
” 我跟后浪們唯一的相同點就是,我和他們同齡。” 彈幕中有人悻悻而語道。顯然,走內容路線強行破圈的 B 站,很難調和硬湊于一道的兩類人共鳴的沖突,畢竟 B 站社區(qū)不是今日頭條評論席,中年人們很難置身其中。
另一方面,B 站關乎未來的目光里,似乎滿是《喜相逢》中全民熱衷 B 站的模樣。然而,就同年輕人不愛聽戲那般,現(xiàn)實里的中年人、老年人們,與 B 站仍舊關聯(lián)甚微。
B 站再度破圈,需要多年齡階段的參與,而倚仗內容路線難以破局,希望自然便放到了場景上來。
第三季度財報會議上,陳睿坦言:” 去年的側重點是擴張新品類,今年的側重點主要是擴張新場景 “。而對用戶高度集中的 B 站而言,位居 MAU 次席的電視端與移動端用戶重合率低于 20%,無異于一片藍海。
相較移動端與 PC 端,以電視端切入多齡段市場相當于另起爐灶,能在最大程度上緩和不同年齡層用戶與偏亞文化社區(qū)氛圍間的矛盾。基于此,電視場景成為了 B 站再度破圈、走入主流最為可能的路徑。
然而,沒有一定數(shù)目的長視頻內容作為支撐,電視端業(yè)務就很難支棱起來。因此,這兩年間 B 站拿版權、自出品腳步未止,力求縮短同愛優(yōu)騰間的差距。
可 B 站始終不是愛優(yōu)騰,業(yè)務也遠不止長視頻,只得基于自身體量淺嘗輒止,難以投身于版權競爭的泥潭。反倒是長視頻玩家在廝殺之余,借由版權壁壘合力絞殺 B 站,阻礙著 B 站拿到 ” 分蛋糕 ” 的餐盤。
基于此,B 站當下長視頻仍難以破局,反映在用戶付費意愿上:Q3 B 站付費用戶占比為 8.9%,同隔壁愛奇藝 18.9% 存在著量級的差距,新的出路迫在眉睫。
一方關門,一方開窗。2020 年 8 月,B 站拿下國內英雄聯(lián)盟全球總決賽獨家直播版權,2021 英雄聯(lián)盟全球總決賽期間,云視聽小電視累計觀看人次同比增長超 400%。
傳聞中的 8 億斥資,除卻版權分銷所回收的成本,可謂卓有成效。這場關于賽事直播的豪賭,似乎給出了問題可能解答。
荒漠里找綠洲,籠絡中年男
QuestMobile 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截至 5 月,中國互聯(lián)網(wǎng)體育用戶規(guī)模為 6.5 億人,泛體育內容正通過內容型平臺向大眾群體滲透。
從人群來看,年輕人似乎偏愛電競賽事。這也吻合了 B 站泛體育板塊的現(xiàn)狀:一面是電子競技的狂歡,一面是傳統(tǒng)體育的冷落。
這并不難理解,畢竟當下的年輕人們未曾經(jīng)歷過往日娛樂匱乏的年代,上代體育迷們珍藏的足球刊物、球星卡等,如今只得停留于記憶深處,或流落于街頭巷尾。
與抖音、Youtube 相比,年輕化的 B 站往往被笑謔為體育的荒漠。對亟待再度破圈的 B 站而言,這無疑是桎梏。
今年 7 月,后知后覺的 B 站,趕在東京奧運會舉行前建立運動一級分區(qū),試圖借由頂級賽事的熱度打開體育戰(zhàn)場的局面。
然而,體育賽事其版權往往是最為核心的收入來源。購入版權的轉播方,同愛優(yōu)騰一樣,似乎并不樂意 B 站以 UGC 內容無成本分流,版權問題成了運動區(qū)賽事內容的原罪。
面對未來尚不可知的傳統(tǒng)體育賽事,B 站自然也不可能像購入英雄聯(lián)盟全球總決賽直播版權那般出手闊綽,取而代之的是以官方入駐消解版權風險。
” 今年下半年,體育俱樂部入駐的頻次明顯變高了,動不動就能在首頁看到官方入駐的 banner。” 某 B 站用戶反饋道。
正如其說言,如今的 B 站,各路體育人馬扎堆入駐已成常態(tài)。以足球板塊為例,馬競、狼隊、拜仁、李毅、董方卓、董路、退錢哥何勝等機構大 V 扎堆入駐,且入駐時間均集中于今年下半年,補短板意味十足。
在缺乏用戶基底的內容社區(qū)強行以入駐靠岸體育,無異于硬著陸,并不能帶動相關討論與熱度,很難續(xù)寫知識區(qū)的傳奇往事。
以近三年 B 站足球分區(qū)年度精選視頻為例,其中 ” 退錢哥 ” 相關的內容占據(jù)了半壁江山,其余內容同主流賽事的關系也并不顯著。造梗、解構意味之強的 B 站,似乎無愧為體育荒漠。

而從數(shù)據(jù)來看,以德甲俱樂部拜仁慕尼黑為例,其抖音官號粉絲數(shù)高達 137.7 萬,B 站官號粉絲數(shù)僅有 13.1 萬,即便將 MAU 納入考慮因素,二者仍有數(shù)倍之差。
在脫離俱樂部粉絲濾鏡的賽事機構號上,此差距更為明顯。以英超聯(lián)賽機構號為例,抖音 350.3 萬,B 站 10.8 萬,毫無可比性可言。非但未能補足短板,反而赤裸裸地暴露出更大的脆弱面。
可見,被坊間戲稱為中國 Youtube 的 B 站,仍然缺乏培育體育內容的沃土,沒有付費訂閱模式的 B 站,似乎很難簡單重復 Youtube 以邀官方入駐替代購買版權的運營模式。在此背景下,頂著破圈壓力的小破站,只得將步伐邁向前輩未曾涉足的道路。
12 月初,B 站宣布獲得英格蘭足總杯三年中國大陸地區(qū)數(shù)字媒體獨家版權,體育板塊的布局還是走到了自購版權這一步。
雖然足總杯橫跨多個層級,蝦兵蟹將眾多,但隨著賽程推進,英超豪門間的強強對話終是必然。在國內,足總杯豪門碰撞在吸睛層面上絲毫不亞于奧運、UFC 等頂級體育賽事。
相比巨頭林立的五大聯(lián)賽,足總杯自 PP 體育斷流后,便一直處于無人接盤的狀態(tài),B 站此番切入拿下獨家版權,不僅省去了部分版權成本,也使國內球迷通過主流渠道觀賽成為了可能。體育荒漠里生出了綠洲。
在此背景下,英格蘭足總杯成為了 B 站體育版圖最佳的試驗場。另一方面,體育直播與現(xiàn)階段用戶增長場景電視端高度契合,也有利于 B 站打破代際障壁,融入中年用戶階段。
通常,為確保盈利,國內渠道方除接入廣告外,還會采用付費場 + 免費場,亦或是一次性付費的觀賽模式回收成本。
而 B 站此番試水,則是以全程免費的形式直播賽事,隱隱透露著一股籠絡中年人的意味。
終
僅作試水,那籠絡用戶、賠本賺吆喝的破圈模式并無不妥。但倘若要拓展賽事業(yè)務,現(xiàn)今的 B 站仍缺乏長期增量。
熱門賽事版權成本水漲船高的當下,用戶付費意愿取決于賽事版權。豪購版權守株待兔,則很有可能因盈利受阻,陷入曾經(jīng)天盛、樂視、PP 體育的敗局。
B 站體育賽事的未來,不僅在于其是否燒得起動輒數(shù)億的賽事版權,也在于是否要放下去貼片廣告的堅守,畢竟這條路上鮮有賺錢者的足跡。
或許正如陳睿在去年 B 站頻繁出圈之際所說,如果 B 站不是向前發(fā)展,那么它就一定會越來越衰落,直至滅亡,永遠不可能停留在那個大家認為的不大不小剛剛好的那個階段。
亦或許,入局體育賽事伊始便未曾想過賺錢,更多考慮的是宣傳與試探,畢竟正走向主流的 B 站,沒有太多可供選擇的路。
本文經(jīng)授權發(fā)布,不代表增長黑客立場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m.allfloridahomeinspectors.com/mcn/52457.html